
離婚後小孩的監護權?解析法院判定原則標準
發布日期:
離婚往往不單只有兩個人的事,當我們有了子女以後,離婚後的監護權與扶養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也常是需有離婚律師協助處理的敏感問題,今天安鑫藉本文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監護權與扶養權,以及離婚後法院對其判斷的依據與標準,幫助大家能更清楚這些問題,並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尋求專業律師幫助。
什麼是監護權與扶養權?
監護權:是指法律上父母親,對未成年子女照顧保護與教養的權利義務,在民法上稱為「親權」,目的為確保被監護人能獲得最佳利益。
扶養權:是指父母離婚或分居後,一方父母對子女的經濟支持責任。這包括支付日常生活費用、醫療保健費用、教育費用等。扶養權通常是由法院根據父母的收入、子女的需求和其他相關因素來判定。父母的扶養責任是確保子女在經濟上得到適當的照顧和支持,以確保他們成長中的需要得到滿足。
法院判定監護權的8大原則
1. 幼兒從母原則
2. 手足不分離原則
3. 子女意思尊重原則
4. 主要照顧者原則
5. 照護之持續性原則
6. 善意父母原則
7. 父母適性比較原則
8. 心理上父母原則
*延伸閱讀:監護權8大原則
監護權判定的主要考量因素:
法院在判定離婚後的子女監護權時,有幾個主要因素會作為判定的主要因素考,其中又以「子女最佳利益」為優先:
子女的最佳利益會依據:
➡️1. 子女的意願與需求:
監護權判定中,子女的最佳利益是首要考量,法院會適時聽取子女的聲音,了解他們對監護權判定的偏好,不過仍會考慮到小孩的年齡與心智成熟度,這部分會於評估時斟酌相應的因素。
➡️2. 父母的客觀能力與意願:
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父母自身的條件以及其意願。法院會評估每位父母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以確定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照顧子女。
➡️3. 父母親與小孩間的互動:
法院亦會斟酌從親子間的互動,來判斷哪一方可能為主要照顧者,考量到彼此的情感連結與互動模式也是重要的判別依據。
離婚監護權的判定標準
1. 單獨監護權:
由父母其中一方單獨取得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成為孩子唯一的法定代理人,在子女的許多重要決策上可以自行決定,如:戶籍、開戶、就學等。
2. 共同監護權:
共同監護權也被視為一種常見的判定方式。這意味著父母共同分擔子女的監護責任和決策權。不過主要照顧者可以決定子女的生活事項,但重大決策需經過雙方同意。
離婚後監護權判定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無論最終如何判定,最中目的仍是確保未成年子女,能在父母親離婚的情況下,仍能得到最佳利益與良好的成長環境。了解法院的判定原則和相關的法律程序對我們爭取監護權有很大幫助。當然在這繁複的法律程序中,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將為您在爭取相應權利上更有助力,如果您也正在這條路上努力,歡迎與我們聯繫。
*台南律師、離婚律師、離婚訴訟推薦 - 安鑫法律事務所*https://www.queen-lawyer.com/